非洲五霸–豹

豹(leopard),是廣泛分布於非洲和亞州的貓科豹屬動物。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強,行蹤隱密,總體生存狀況優於同科的獅子和老虎。豹的毛色有淺黃、金煌及黃褐色。身上斑紋多為「梅花斑」(旨花形空心斑內無小黑點),故又名「金錢豹」或「花豹」。
【非洲五霸_豹—黑豹】
花豹有時會有黑化現象,即為黑豹,又稱「墨豹」,中國古代稱「玄豹」。黑豹幼體和正常毛色的幼豹會混雜在同一胎中出生,而黑豹也能產下正常毛色的幼豹。雖然皮膚及毛髮出現大量黑色素,但隱約還能見到斑點,在非洲較少見。
黑豹因其獨特的外表而頗具觀賞價值,所以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中,常被廣泛繁殖飼養。人工飼養環境下,人們為了繁殖黑豹,而選擇有親緣關係的個體進行交配,這使人工飼養的黑豹存在健康的問題。
【非洲五霸_豹—外觀特徵】
與起其他大型貓科動物相比,花豹體積最小,只略大於雪豹。豹的頭偏圓、頸較短,耳背是黑色的帶有明顯白斑,耳尖呈黃色。前後足趾數不同,前足5趾;後足4趾。並存在明顯的兩性、異型特徵,雄性比雌性更大、更重。
三種擁有斑狀花紋的「大貓」因和花豹外觀相似,所以許多人容易混淆,分別是美洲豹、獵豹和雪豹。美洲豹身體粗壯,身上斑紋為花形空心斑,而且斑內還有幾個小圓點;獵豹四肢纖細,布滿黑色實心圓斑點,且從眼角到嘴角有條黑色的「淚線」;雪豹的毛色較淡接近淺灰色,斑點如花朵狀的空心圓,因生活在高海拔的高寒地區,皮毛較為厚實。
美洲豹 獵豹 雪豹
美洲豹-Photo by Roberta Doyle on Unsplash
獵豹-Photo by Frida Bredesen on Unsplash
雪豹-由 Doris Kessler – 自己的作品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8210419
【非洲五霸_豹—領地】
豹是獨居動物,具有很強的領地性。不同地區的豹因為獵物密度不同擁有大小不一的領地範圍。調查顯示卡拉哈里沙漠地區的公豹巡視區域可達到800平方公里左右,相比之下辛巴威的豹領地大小為10到19平方公里,塞倫蓋提草原的豹的領地在13平方公里左右。公豹領地常和幾隻母豹的領地重合。同性豹之間則會儘量避免相遇。

【非洲五霸_豹—捕獵】
豹是獨行性動物,是敏捷的獵手,動作靈活,奔跑速度快。會游泳,又會爬樹。嗅覺聽覺視覺都很好,智力超常,隱蔽性強,是老虎和獅子比不上的,亦是少數可適應不同環境的貓科動物。長長的尾巴在奔跑時可以幫助豹保持平衡。
豹和其他貓科動物一樣,會在密林的掩護下,潛近獵物並且突然襲擊,攻擊獵物的頸部或口鼻部,令其窒息。有時會埋伏於樹上等獵物經過,直接從天而降將其制伏,這種捕獵方式也是其他貓科動物中鮮有的。
通過對非洲卡拉哈里沙漠地區的調查顯示那裡的公豹平均3天獵食一次,哺育幼崽的母豹平均1.5天就需要去捕食一次。兩次捕食之間的最長間隔為公豹5天,母豹4天。
圖片來源:Photo by Gary Whyte on Unsplash
【非洲五霸_豹—共存】
在亞洲,虎和豹常常棲息在同一個地區。經過研究發現,兩者的獵物目標重疊率高達80%,而虎會試圖奪走豹的獵物,甚至殺死豹。面對這樣的對手,豹只能與虎錯開作息,並選擇體型相對較小的獵物,這樣殘能使兩者能夠和平共存;但在有蹄類大型動物較缺乏的地區,虎會更加頻繁獵捕小型獵物,對豹來說有極大的壓力,因而選擇往保護區邊緣發展,進而造成與周圍居民的衝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