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五霸–黑犀牛

非洲五霸–黑犀牛

圖片來源:馮營科 老師

  黑犀牛,被列爲瀕危動物,是犀科黑犀屬唯一的一種,儘管名叫黑犀,但牠們的顔色接是褐色及灰白色,名字只是用於和白犀區別而已。黑犀牛與白犀牛最明顯的差別在於體型,黑犀牛比白犀牛小很多。

  

  

【非洲五霸_黑犀牛—分布】
  犀牛的種類有很多,分布在亞洲及非洲。亞洲的犀牛因人類的濫殺,已瀕臨絕種!在非洲雖然有保護措施及對此議題重視的族群,但因人類將犀牛角作為藥材,人類會為利益而偷獵;以及環境遭破壞,犀牛的棲息地逐漸減少,所以有很多種類的犀牛早已滅絕,有些也已瀕危!
  犀牛主要分布在非洲各國,黑犀牛則分布於非洲的肯亞、坦尚尼亞、喀麥隆、南非、納米比亞、辛巴威和安哥拉。

圖片來源:Photo by Glen Carrie on Unsplash

  

【非洲五霸_黑犀牛—習性】
  黑犀牛是草食性動物,牠們的飲食種類有很多,根據研究有多達220種植物,其中包括樹枝、樹葉、水果、灌木…等。旱季時期,黑犀最多能夠在無水狀態下存活5天,主要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和熱帶叢林中。
  黑犀牛的脾氣暴躁,且視力十分差,但聽覺和嗅覺非常敏銳,跟大象一樣可以嗅出水源的所在位置。

  

【非洲五霸_黑犀牛—繁殖】
  黑犀牛是獨居的哺乳類動物,交配的時候一起生活約2-3天,最多幾周。犀牛的孕期約為15-16個月。每胎只會有一子,出生時的小黑犀重量約為35-50公斤。斷奶期為2年,成年後即離開母親。母黑犀的性成熟期為5年,公黑犀為7年。野生黑犀牛的平均壽命為35-50年。

  

【非洲五霸_黑犀牛—外觀】
  身體大而粗壯,足各具三趾,所以屬奇蹄類。頭頂有一至二角,由毛「註1特化」而成。腿短。以草及葉為食,分佈於非洲及東南亞。壽命達三十五至四十年。


註1:特化–生物的進化方式,指生物的某器官或部位由一般到特殊。由於功能、潛能、適應力等方面的限制,導致細胞、組織、器官、乃至整個個體的結構上的改變,使得個體能針對某種功能具有更大的效益。

圖片來源:Photo by Glen Carrie on Unsplash